91文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大唐李二:恁祖宗来了! > 第39章 李清:李哥,咱聊点敏感的?

第39章 李清:李哥,咱聊点敏感的?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这个制度未必比别的兵制优越,但却极其适配均田制。

身为大唐皇帝,李世民自然明白均田制和府兵制之间的关系。均田制的败坏,代表着府兵制度赖以存在的基本保障被毁坏,府兵们失去了赖以为生的生存根本,这一制度也必然走向崩溃。

“伱说府兵到后来有多惨,从军去打仗,一走好几年,甚至几十年,回家一看,地也没了,房子也没了,媳妇儿还改嫁了……你这么搞下去,免费给朝廷打仗,装备武器还要自己出,只能换一个免除租庸调,我陪你玩儿什么命啊。”

“所以导致后来老百姓宁愿自残,也不愿意当府兵。”

李世民闻言正襟危坐,神色也端正起来。

“大唐灭亡的根本原因,实际上有以下几个根本因素。”李清一针见血地下着定义,“包括但不限于土地兼并、人口暴增、制度遗漏和吏治败坏,以上几种原因,是均田制败坏的主要因素。而均田制的败坏,以及财政的压力,彻底导致了府兵制的崩溃。”

府兵制是诞生于南北朝时期的兵制,一直沿用到唐朝。如果谈及府兵制,必然就绕不开均田制和租庸调制。

所谓的均田制,通俗来说就是朝廷将无主的土地按人口的多少分配给小农耕种,而土地所有权归国家。小农耕种国有土地,向国家缴纳赋税,并承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

这块土地耕种到一定年限以后,比如耕农死了,土地国家要收回。

而租庸调制是以征收谷物、布匹、服役为主。是以均田制为基础的,古代低税收的一种补充——所谓的低税收并不是说他税收低,而是朝廷收到的税不够从这里找补,损不足而补有余了属于是。

而凡是均田制的用户,不管你家分配多少田,都要按人丁数向朝廷交纳赋税,服从徭役。

府兵制以唐代为例子,在全国范围内设置上、中、下三等折冲府,上府一千二百人,中府一千人,下府八百人,由各地折冲府在当地老百姓当中挑选出一批人。

这批人,平时是农民,在农闲期间进行军事训练。战时就是军人,但武器装备需要自己准备。

府兵制鸡贼就鸡贼在朝廷养兵不花钱,在军费上节约不说,还处处有兵用,还能做生产劳动力使,所以说府兵制是一种兵农合一的军事制度。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