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文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秀才的逆袭 > 第二百一十六章 海防游击

第二百一十六章 海防游击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道邻兄的意见谦益不敢苟同,”钱谦益摇摇头,对史可法道:“国事如火如荼,自然应该立一位贤明的君王,福王贪婪、****、酗酒、不孝、虐下、不读书,以藩王之位干预有司,其恶名众所周知。我大明国事如此之艰,正是君王奋发之时,而潞王虽然伦序稍远,可其贤明,坚毅,正是我大明中兴之主。”

听了钱谦益的话,史可法半响无语。钱谦益嘴上说的漂亮,却无法掩饰其私心。因为东林党人和福藩有仇。想当初,正是东林党人的力争,福王的父亲老福王朱常洵图谋太子的位子化为泡影,现在东林党人害怕福王朱由崧记仇,千方百计阻止福王继位。

虽然知道钱谦益及东林党的私心,史可法却无法宣之出口,作为南京文臣之首,他此时和首辅无疑,自然需要调和各方的意见。

双方沉默了半响,还是史可法先开口,为了缓和气氛,说了一件小事。

“牧斋兄,北方沦陷,南方也不太平,前些日兵部得到奏报,海盗顾荣悍然攻打舟山岛,围城数日,幸亏有岱山巡检任某,率领属下弓兵往缘,于舟山城下击破海盗,生擒匪首顾荣。”史可法说这话的意思是,现在国事都这样了,咱们作为朝廷的官员就不要在进行党争了,和衷共济共赴国事才对。

消息接二连三,史可法不知道该相信那个好。若是崇祯能逃到南京,那他当然还是大明的天子。若是崇祯殉国,那么理应由太子或者崇祯的其他儿子继承大统。

可是时间已经过去了这么久,崇祯还未逃过来,看来殉国的可能非常大。

一开始有传言说崇祯已由海路乘舟南下,南京的其他官员们一个个的也喜形于色,奔走相庆。天子还在,则大明国事还有可为

可是很快原大学士魏绍乘从北京逃出,证实了崇祯已于三月十九日在煤山上吊,而崇祯的三个儿子都被闯军俘获,未能逃出北京。

既然崇祯和他的儿子都没于闯军,那么只能由旁系藩王即位为君。

谁知钱谦益听到此事,一下子打断了史可法的话。

福王朱由崧、潞王朱常淓以及周王恒王都避难淮安,离南京很近。从血统上来说,自然是福王最近。老福王朱常洵和崇祯的父亲是兄弟,福王是崇祯的堂弟,兄终弟及继统最为适宜。

早在数日前,淮安巡抚路振飞就写信给史可法,谓“伦序当在福王,宜早定社稷主”。

史可法当然知道福王继统更为适合,可是南京的大臣中有着很多的反对意见。其中以前礼部侍郎钱谦益为首的东林党人反对最为强烈,这让史可法犹豫不定。

今日钱谦益来访,就是劝说史可法放弃立福王朱由崧,改立潞王朱常淓为帝。

“牧斋兄,国事如此,宜早定帝位稳定人心,福王乃先帝堂弟,兄终弟及,继位最为适宜。”史可法缓缓对钱谦益道,面前的钱谦益虽然现在没了官职,可他曾经做过礼部侍郎,现在更是东林党的首领,南京的很多官员如兵部侍郎吕大器、户部尚书高宏图、右都御史张慎言、詹事府詹事姜曰广都以钱谦益为首,这让史可法对他的意见不敢轻视。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