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文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朕真的不务正业 > 第358章 开海一念起,天地刹那宽

第358章 开海一念起,天地刹那宽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大明有过这样的君王,比如明太祖、明成祖、明宪宗,还有那个没能克终,努力了二十多年,被刺杀后心灰意冷的明世宗嘉靖皇帝。

张居正是嘉靖年间的进士,他知道嘉靖皇帝的脾气和秉性,嘉靖皇帝是失望累积到了绝望,最终选择了躲在西苑里,一意焚修。

“那么,既然要让商人们办事,朝廷就要给他们一些方便,给他们方便的同时,也能合情合理的增加对海外番国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的羁縻,无论是直属的海外领土、还是直属的殖民地,亦或者是松散羁縻的殖民地,都是隶属于大明的势力范围之内。”朱翊钧非常严肃的说道:“朕以为,可以承认他们海外的番国,在外面混的风生水起,朕也可以授予他们爵位,甚至是赐给他们国姓,来代表大明朝廷、代表朕对他们的认可。”

朱翊钧在这个立场问题上,做出了明确的表态,允许商贾在海外建立番国,允许他们在海外进行殖民活动,允许他们朘剥掠夺海外的财富,给予他们相应的待遇和地位。

要想马儿跑,又不想给马儿吃草,这种心态是万万要不得的。

“大明缺少优质的铁料,目前仅在辽东有一处露天的人参铁;大明缺少优质的木料,长达数千年的刀耕火种,大明腹地的山都是光秃秃的一片,造船都缺少木料;大明缺少铜料、缺少银料、缺少金料,铜一年不过六百五十万斤,现在还如吕宋马尼拉铜祥镇一镇产出,银料一年不过十万两,而泰西大帆船一年就近三百万银到四百万银,倭国一年也有超过一百五十万银流入。”

“这些根本性的矛盾,朝廷根本没办法解决,就那么多地,就产那么多的粮食,就只有那么多的金银铜铁,需求极大却没有足够的供应,这代表着必须诉诸于海外。”

“大明国朝就像是饿极了的壮汉,却受限于高道德的劣势,做事瞻前顾后。”

“而商人,他们没有高道德劣势的约束,可以为所欲为。”

朱翊钧第一次如此详细的、具体的、确切的描述自己对开海问题的理解,这是一种政治表态,大明朝廷的存在是为了调节各个阶级的矛盾,当朝廷无法履行自己义务的时候,就到了灭亡的时刻,而朱翊钧列举的矛盾,都是大明国朝在大明境内,无法解决的矛盾。

“陛下,海外勋爵、赐国姓,应该慎而又慎,如果是国姓正茂那样的人物,未尝不可,可若是狼子野心之徒,封爵则大害,也应该谨慎再谨慎,武勋爵位非汉马功勋,不可轻授。”万士和从礼法的角度表明了自己的态度,给爵位可以,赐国姓也未尝不可,但是要慎重再慎重,不可滥爵。

“万太宰所言有理。”朱翊钧思索了片刻,十分郑重的说道。

若是哪个江湖骗子,明明是海寇,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甚至连大明的船他都劫持,类似于郑和平定的海寇陈祖义,若是陈祖义这等海寇,骗到了朝廷的爵位,那会被编入大明笑话锦集里,被人世世代代嘲笑的。

而这些矛盾,共同构成了一个主要矛盾,天下困于兼并。

“陛下圣明。”张居正俯首说道,他不是在拍马屁,陛下是真的圣明,开海的逻辑非常完整,开海的政令有条不紊,开海的目的性非常明确,这对做事的朝臣而言,是一件极大极大的幸运。

圣意难测,的确是一种为君为上的做法,但这给下面做事的人,带来了太多的困扰,这件事该不该做,能不能做,做到什么地步,又要做出什么样的结果,都是疑问,都需要去猜测上意,猜测上面什么意思,真的很没意思。

命令的含糊其辞,必然导致执行者的迷茫,和执行中出现偏差。

但是朱翊钧不是这样的君王,他总是能够对现象进行深入的剖析,寻找现象背后的问题,探寻问题的原因,并且试图找到一种办法,即便是这个办法不是过于尽善尽美,但对矛盾的缓解作用,是极为明显的。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