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文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 第448章 彗星扫出来的皇帝

第448章 彗星扫出来的皇帝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但事实上想也知道这时候的李隆基很难是太平公主的对手。

李隆基的政变靠的是发动中下层军官,拉出来老爹的大旗给军官们许诺,方才团结人心。

而太平公主在政变成功后,入朝不需禀报,禁军头领和同知宰相等官职皆可随意任免,可以说权威比李旦这个皇帝更甚。

但对太平公主来说,她不是如韦后一般的目中无人之辈,唐隆政变中李隆基已经充分展示了他的手段,这样的年轻人足以让她全力出手打压。

从710年至712年,太平公主一边挑动李旦父子的矛盾,一边抓着李隆基并非长子的事实大做文章。

明面上登基的李旦是她亲哥,上位还有她的提携帮助在里面,还有谁能制她?

事实上就连少帝给李旦的禅让仪式也是太平公主横加插手。

在流程走完之后,太平公主毫不客气直趋皇位,单手就将唐少帝从皇位上薅了下来,说这里不是小孩儿坐的地方。

“太平公主进曰:‘此非儿座!’遂提下之。”

有点拿破仑给自己加冕那味儿了。

而在这段时间里,唐隆政变时支持李隆基的一干功臣皆被太平公主逐一贬黜安排离京,太平公主一脉的亲信被逐渐安插进中枢宰相之位,李隆基日子过得举步维艰。

更令李隆基无力的是,太平公主安插的亲信皆非庸才,反而大多都称得上干练之才,典型比如一个叫萧至忠的,李隆基后来谈起他都异常惋惜,称其“国器”“谓之贤”。

等到李旦即位之后,朝堂就彻底成了太平公主和李旦的争斗场。

李旦这个明面上的皇帝每次在宰相奏事完之后必有两问:

“尝与太平议否?”

“与三郎议否?”

堂堂皇帝必须要确认奏折被太平公主和李隆基肯定之后,才会正式同意。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