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文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 第214章 你又是谁的义父

第214章 你又是谁的义父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在这份工作中安禄山学了六门外语,练就了一副好口才,正待大展宏图的时候,经济危机……啊不,吐蕃人来了。

吐蕃大举进攻河西阻断了丝绸之路,安禄山的商业宏图还没起飞就摔得粉碎,于是他给自己做了新的职业规划:

白天上班当中介,晚上下班去偷羊。

于是安禄山顺理成章的被扭送到了幽州长使张守珪面前,得到了一个“推出去乱棍打死”的判决。

对此安禄山的当然不能接受,情急之下喊出了“大夫不欲灭两蕃耶?何为打杀禄山!”这句话。

兄弟见面后,安孝节向当官的弟弟大力称赞了救助他逃出生天的安延偃一家人。

有救命之恩再加上同为昭武九姓的康人,两方迅速熟络起来,相约两家子辈为兄弟。

不过这群子辈兄弟当中有一个不和谐的,轧荦(luo)山。

轧荦山母亲是突厥人,父亲在他出生不久后去世,于是母亲就改嫁了安延偃。

对此安贞节很宽容,依然约定为兄弟,并许轧荦山以安姓,遂得名安禄山。

安禄山当然不懂军略,虽然成功引起了张守珪的兴趣,但最终被打发去做“捉生将”,这个职位类似于侦察兵,主要在敌占区抓活口。

732年,安思顺已经官至洮州刺史兼莫门军军使,得赏二百缎三百两银五十万钱,领五千兵马。

而安禄山看着仅有的一个下属史思明,感觉眼泪都要掉下来了。

当时与安延偃一起奔逃出来的还有他的侄子安思顺,安思顺跟安禄山是没有血缘关系的堂兄弟,但私人关系却非常要好。

在安贞节的推荐下,兄弟两人走上了截然不同但又殊途同归的道路:

安思顺选择投身行伍,很快去到陇右边防线,并在这里一干就是三十八年。

哥舒翰、郭子仪等名将都曾是安思顺部下,并最终做到了两镇节度使。

安禄山则是拒绝军旅,选择了商旅,当了个牙郎,也就是现在俗称的中介。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