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文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明鹿鼎记 > 【0969 一帮大能】

【0969 一帮大能】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以朕(天启)计之:“奴未必降,降不足信也,战未必能胜,胜无轻谈也。”蹈实而做,需时而动,正也奇在其中矣,该抚饶为之、亦善为之。

“士大夫”不直接骂天启,应该是给崇祯面子,也可能是因为天启有魏忠贤这个“背锅俠”。

评论天启的一生,魏忠贤和客氏这俩位应该算是受了池鱼之灾,虽然这俩位有很多小问题,但绝不至于这么臭名昭著,可以说都是天启惹的祸。

天启皇帝朱由校竟然敢对“君子”们不敬,“君子”们怎么会和你客气。

宫里的事谁敢说比现在在场的一个秉笔太监“刘若愚”清楚?

事实上天启的文化水平是很不错的,天启虽然未出阁读书,但有内臣吴进忠、刘良相教他读书,出阁后是大儒“孙承宗”等人教导他读书,说天启是“文盲”也等于在侮辱孙帝师。

只要看过史料的人就能知道天启不是文盲,《熹宗实录》里就有很多关于天启读书的记载。

天启初*“众正盈朝”初*的谕旨就是天启自己的作品,而且他还为《三朝要典》写了序,其中有俩句很有意思:“循此则忠良,悖此则奸贼。独奈何使奸贼得窃忠良之号哉?”

“第邪虽芟而能保无伏莽?正虽显而能保无遗珠?*一倚伏贞胜之几,稍不审而至于误用,将奚以为先德光继?”

天启对东林反扑的隐忧,虽不幸成真,但也显示了天启的智慧。

刘若愚现在就在旁边笔录,就在韦爵爷的正对面坐着。

刘若愚曾经记载:“夫以乳媪,俨然住宫,自视为圣上八母之一,亦僭妄殊宠极矣。且倏出倏入,人多讶之,道路流传讹言不一,尚有非臣子之所忍言者,皆不足信也。”

内臣“刘若愚”的书是创作地点是天牢,目的是自证清白,或者说是为了保命。

则有很多“君子”们说天启“愚笨”是个“文盲”明显是为了黑而黑,一些人却当了真。

“党争”可以说是天启朝的主旋律,在“士大夫”的宣传里天启是个被蒙蔽的“吃瓜群众”,但事实上“阉党”其实应该叫做“帝党”。

因为天启才是真正的操盘手,魏忠贤只是站在明面上吸引火力的靶子,传说中的“***”。

天启不是不理事、不见大臣的“胡亥”,怎么可能不知道魏忠贤做了什么?

很多史料也可以证明,其中“天启打脸袁崇焕的话”是最经典的:“奴子不降必定成擒,诸臣诸不乐闻。”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