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文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日月永在 > 第二百九十七章:心学?心学!

第二百九十七章:心学?心学!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地方大户瞒产蓄奴,不法之心昭然若揭,清产彻查,是为国家百年大计。民不教则刁,官不压则怠,是以国有计划当常态化,深入化。”

这孩子随他爹,是个鹰派啊。

朱允炆亦是颔首,天下的事非左即右,没有对错高下之分,不能只招录一种性格的学生,这杨稷虽说蛮横了些,倒也没有什么过错的地方。

尤其是最后那句,国家计划常态化、深入化甚合朱允炆的心意,一五结束有二五、三五,国家没有计划,地方官就会怠政、懒政,到时候与国也不见得就是什么好事。

看了一圈下来,应试者寥寥十几人,但仍然让朱允炆大为兴奋。

“杭州府行文,集众万余,伐木毁林,日增产千亩......”

这句话让朱允炆大为触动,倒不是触动于地方为了完成计划指标胡乱行径,而是于谦竟然另辟蹊径,没有按照他这个皇帝的指示由上而下的看待问题,反而选择走地方的发现逆向推理这条政策。

未夸好,先评劣。

地方施政,矫枉过正,不是偏左就是偏右。

一句拿帽子,逼得多少地方官绞尽脑汁。

这里面有如朱文奎这般从大局观上来看的,也有站在于谦角度,评劣泼冷水,强调在搞硬指标的同时软化施政手段的,也有如杨稷这种脾气粗蛮,看出其中优势,力求扫除阻力,一步到位的。

都是一群妖孽之才,大明将来的社稷栋梁啊。

做完这第一题,紧跟着便是第二道沐英平云南事。

虽说是军阵之事,但比起第一题来可是简单了不少,这些孩子尤其是出身中枢权贵世家的,耳濡目染之下做起此题来可谓是得心应手。

伐木毁林,这不是变相的用环境换GDP的行为吗?

“地方清产受阻,以刀兵为吓,长此以往,易生粗暴蛮横之风。棰楚横加,嗟怨盈路,是为官民峙立之态。”

看着于谦的文章,朱允炆不住颔首,一个七岁的孩子能看到这种表象下的影响,不得了哇。

仅以目前来看,这于谦第一考基本是十拿九稳了。

继续迈腿向前,朱允炆又走到杨士奇的孩子杨稷身侧。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