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文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三国小兵之霸途 > 第三百零八章 离别

第三百零八章 离别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毕竟,整个洞庭湖都已经归新汉朝所统治,又常驻着强大的新汉军水军,确保了他们的人身安全,不会再有强盗来抢掠,只要他们勤快,借着得天独厚的天然水域优势,他们想过上好生活还是比较容易的。

当然,这也是要新汉朝强大,发展迅速,他们才有可能在如此短的时间之内富裕起来。如果新汉朝不够强大,那么社会就不会稳定,发展就不够快速。如此一来,这里的百姓,他们就算产出更多的劳动价值,也没有地方兑换。他们在湖里抓的鱼,制成咸鱼的货物,如果没有地方倾销,那么他们也谈不小富裕,赚不到致富的钱财的。

刘易发现,青龙岛上已经有了启蒙的学堂。不过,现在是盛夏,正放着署假,学堂还没有开学,岛上的那些小儿。正在成群结队的在湖边玩水呢。

刘易一问之下,才知道是龙兴从新洲的新民学府挖了几个先生来搞起来的启蒙学堂,挂着是新民学府分学堂的名义。龙兴觉得,这些人不识字,今后是没有出路的,七八岁的小孩子。也因为太少,不宜离开父母到新洲去求学,他就想到了要在青龙岛上办学堂,让这里的小孩子读书识字,等到了可以离开父母都能独立生活的年纪,他就可以安排这些聪明的小子。到新洲的学院去求学了。

现在,新汉朝的教学系统,其实才搞起来不久,远还没能普及到偏远的地区。

近些年来,因为新汉朝关于食盐问题的开放,其实在无形当中,就已经影响到了整个大汉的百姓。同时,也让大汉民族在整体上,身体素质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像青龙岛这里的百姓,他们要买盐就方便许多了,再加上他们与洞庭湖新洲城的关系密设,如果有需要必要,他们完全可以一船一船的把食盐运回来。

这样一来,这些渔民,不管是到湖里打鱼的,还是圈起一片湖域来养鱼的,他们那些多余的产出,就可以用来制作成咸鱼。如此,咸鱼可以存放很久不会腐,又方便运送。这也等于是给这些渔民再打开了一条财路。

刘易时隔几年,现在再次来到青龙岛,这里的情况,已经焕然一新了。到处都建起了全新的,又整齐的砖瓦房。许多百姓的住房,他们的窗户,也已经用玻璃窗来代替,不再是以往的纸布或全是木板做成的窗户了。

这样的房屋,和后世清代时期的房屋非常相似。光明光彩了许多。那些什么的茅草房,在青龙岛上,已经很少看得见了。

现在新汉朝的学堂,也只能修在人口相对集中的地方,人口太少,又遍远的。新汉朝现在也无能为力。

毕竟,现在大汉当中,文盲占了九成,十个人当中,恐怕就只有一个人识字。而仅只是识字罢了。新汉朝也对文官需求很大,稍为有点学识的,都要被安排到官府去任职,所以,就造成真正可以传艺的文人学者并不多。

说白了,就是决少老师。如果不是近几年新汉朝致力于教学。以及不停的吸收识字的文人,恐怕现在像朝中的卢植、蔡邕等人,还要经常往书院里跑,担任授课的教师。

现在好许多了,经过近几年的培养。一般人可能学不到太高深的学问,但是最少可以识字算数,最低都可以达得到小学毕业的水平。如果原来有了一定程度学识的人,经过几年的学习,其学识也应该可以及得上后世的初中毕业生。

这样,才有可能被龙兴从新民学府挖走几个先生的可能。

新汉朝的许多技术,都已经传到了他们这里来。就算是烧青砖,制瓷瓦等这些关乎民生的一些小技术,也传到了这里来。

实在,新汉朝也不会珍惜这一点小技术,已经把这样的技术,传播到整个大汉去了。

现在,除非没有这样的条件的,要不然,都会想盖上一间比茅草房更加坚固耐牢,也更加温暧的房子。

在青龙岛上的百姓,他们人数可能不是很多,最多不过是三几万人,可是,他们应该是洞庭湖这些地区最快富裕起来的百姓。

刘易在留守这里的新汉军水军队长带着察看了一下青龙岛,受到了岛上百姓的热烈欢迎,所过之处,一片欢声笑语,让刘易能够感受得到,这里的百姓,他们过得是真正的好,不是装出来的。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