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文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战国野心家 > 第一三七章 百乘金玉悖辙还(五)

第一三七章 百乘金玉悖辙还(五)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至于是否非攻……在于君王的想法,可有雄心的君王会做非攻这样的事吗?而没有雄心的君王又何必尚贤?

所以吴起对墨者不警惕,不担心,因为墨者对天下、对人平等的这些理解,根本就是世义之下流,不可能风靡天下,更不可能让君王相信。

没有君王的支持,是可以做成事的吗?

吴起认为这是做不成的,自己如果没有魏斯的支持,什么都做不成。

做不成事,又担忧什么呢?

同义,当然要同义,可这义是什么?

尚贤,当然要尚贤,可怎么才算是贤?

不相信墨者之义的,一样可以用草帛、八笔字、选贤试、稼穑法……

魏是如今天下唯一一个可能用墨者这种似乎是“幻想”出来的选拔培养官吏方式的邦国。

因为魏国是唯一一个有和官方密切的学派的国家,至少此时是,而且学派的思想基本很统一,只有少数分歧。

相反,对于秦公子连拉拢胜绰那些叛墨的事,吴起却充满了警惕。

他有自己的看法,也确信必须要尽快将这件事禀告魏侯。

因为他是西河守,他面对的敌人就是秦国,所以警惕的也就比别人更深。

这正是墨者所谓的“同义”。只是同的是“子夏之儒”的义,而非“墨者”的义。

只要保证这种“义”是垄断的,那么选拔出来的贤人也一定认同魏人的政策,同时又能成为很好的官吏。

而墨者想要的利天下,太难了,在吴起看来也不可能实现。

因而,吴起并不担心那些远在沛地、做出来能让他、让西门豹、让段干木、让李悝、甚至让魏侯惊诧不已赞赏不休的事的墨者,能威胁到他的野望、威胁到魏的霸权。

相反,那些源源不断为了“利天下之人”的事物传播,只会让魏变得更加强大。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