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文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南宋英豪传 > 第七十五章 筹措军费

第七十五章 筹措军费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当时的南宋,对于南渡的“归化人”并不友好,朝令夕改也是平常。尽管目前因为金国衰弱,南宋边境的地方官对流民有所安置,可也只是差强人意。

住得不安心,靠赈济的粥食裹腹,再加上故土难离,流民返回也就不算什么意外了。

红巾军借此良机,再度扩充,编营训练。在进入贞祐四年(公元1216年)的时候,总兵力达到了四万有余。

三州之地,四万人马,其实也不算多。但这是与其他义军相比,而在孟九成看来,或是按照根据地的财政,已经是极限了。

而要有更多的军队,收取更多的赋税,就要把蛋糕做大,也就是要拓展地盘。

李全既然不是很紧迫,也无法反驳孟九成的理由,便同意等上两三个月,并拿出钱财,购买了一批粮食。

处理完这件事情,已经是半月有余。孟九成这才算稍微轻松下来,每天处理各地送来的公文,并与各地的将领、官员保持着书信联系。

历史已经证明,只要有安定的社会环境,民心安定,生产恢复的速度是很快的。

更何况,根据地内实行的政策较为合理、宽松,海贸通路也不断拓展,财政状况也是日渐好转。

此时的南宋多年无战事,也没有大的天灾,府库充盈,粮价很低。而贩粮于青岛、岚山,即便是两倍三倍的价格,也是获利丰厚的一个法门。

随着从南贩粮的数量的增加,以及准入制等激励政策的推出,青岛商品交易所的粮价也不断下降,从原来的十倍,已经下降到三至四倍。

如果算上运费的话,粮食的价格其实也不算太高,总要给商人留出足够的获利的空间,才能保持长期的商贸不是。

而山东的其他地方,因为战乱,民众流离失所,田地荒芜,粮价却不断上涨,甚至是有钱也买不到。

别的地方粮荒越来越严重,两河地区甚至是“赤地千里,人烟断绝”。可根据地内的情况却在不断好转,这实在是个奇怪的现象。

正因如此,红巾军的地盘内不断涌入逃难的流民。靠近淮河的海州,也因为安定,以及出台的优惠政策,吸引了很多南逃过淮水的流民又纷纷返回。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