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文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锦衣传奇 > 第三十二章 金陵风情

第三十二章 金陵风情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唐朝诗人刘禹锡游金陵,看着以前非常显赫,而后来又成为废墟的王谢宅第,曾作《乌衣巷》诗一首,慨叹这种历史变迁:“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南宋始建的江南贡院,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科举考场,于是秦淮逐渐成为江南文化中心。

到了大明,正是十里秦淮的鼎盛时期,富贾云集,青楼林立,画舫凌波,成江南佳丽之地。洪武帝曾下令元宵节时在秦淮河上燃放小灯万盏,秦淮两岸,华灯灿烂,金粉楼台,鳞次栉比,画舫凌波,多有才子佳人,文人墨客,流连于此。如鼎鼎有名的唐寅唐伯虎,以及与他同称为吴中四才子的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等人,都曾在此,为歌女填词作画。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也住这里。夫子庙附近的桃叶渡,据说是王献之迎接其妾桃叶的渡口。相传王献之的爱妾桃叶与其妹桃根乘舟来到这里,王献之来到渡口迎接,并作《桃叶歌》相赠:“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桃渡以王献之的风流故事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墨客。又以其“桃叶映红花,无风自婀娜”的优美景色使人陶醉。

大明初期,南京叫金陵,驱逐北元后,洪武帝先是封开封为北京,金陵为南京,凤阳为中都,后定顶金陵,改名京师。

永乐登基,在京师做了16年皇帝,觉得心不安,迁都燕京北平,以天子守国门,把北平改名北京,京师改名南京,视为留都,保留六部。

秦淮河是南京第一大河,秦淮河分内河和外河,内河在南京城中,是十里秦淮最繁华之地。秦淮河的源头有两处,东部源头出自句容宝华山,南部源头出自溧水县东庐山,天生桥下胭脂河,两个源头在江宁的方山埭交汇,从东水关流入南京城。秦淮河由东向西横贯南京城,南部从西水关流出,注入长江。

秦淮河古称淮水,本名“龙藏浦,相传秦始皇东巡时,望金陵上空紫气升腾,以为王气,于是凿方山,断长垅为渎,入于江,后人误认为此水是秦时所开,所以称为“秦淮”。

到了宋代逐渐成为江南文化中心。到了如今,是十里秦淮的鼎盛时期。金粉楼台,鳞次栉比;画舫凌波,浆声灯影构成一幅如梦如幻的美景奇观。

陆炳、朱六、石头、杨森、刘彪、孙权、董海七人,带着汪直一路而来。这一路上,陆炳等七人一边传授汪直武艺,一边随口给汪直讲一些为人智慧,有这七人用心传授,让汪直迅速开了窍。这一路上,汪直不仅仅身手大有长进,连智谋方面都有所进步,变得更加老成,身上的孩子气尽去。

几人到了南京,并没有惊动当地衙门,而是慕名来到秦淮两岸,先要见识一下闻名已久的金陵风情。

从南朝开始,秦淮河成为名门望族聚居之地,文人才子流连其间,佳人故事留传千古。

六朝时成为名门望族聚居之地,商贾云集,文人荟萃,儒学鼎盛,秦淮河及夫子庙一带更成为文人墨客聚会的胜地,两岸的乌衣巷、朱雀桥、桃叶渡纷纷化作诗酒风流,千百年来传于后世。乌衣巷更是六朝秦淮风流的中心,东晋时曾经聚居了王导、谢安两大望族而名满天下。

隋唐时期,秦淮河渐趋衰落,一度冷落,却引来无数文人骚客来此凭吊。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