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文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锦衣传奇 > 第三十章 大吃大喝

第三十章 大吃大喝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徽州圆子”是正宗徽菜品种之一。起源就在歙县,别称“细沙炸肉”。这道菜是将熟肥膘、桔饼、蜜枣、青梅等细丁拌入白糖和桂花,做成小圆馅心。然后用鸡蛋、肥膘泥、湿淀粉、炒米花拌匀,用水酒湿揿饼包成圆子,形如乒乓球大小,经油炸熟后浇上用白糖、青红丝熬成的卤汁而成。其成品颗粒匀称,色泽金黄闪光,吃起来外层松酥、馅心香甜味美,是一道深受欢迎的大众菜。

而花菇石鸡这道菜采用黄山特产山珍花菇与石鸡同蒸。花菇是香菇中的上品,此菜堪称山珍之巧配,甚为名贵。

魔芋又名鬼芋、鬼头、花连杆、蛇子头、天南星、蛇六谷,是一种药材,在徽州各县山区均有出产。魔芋具有医治疟疾、闭经、疔疮丹毒、烫伤和开胃的功效。魔芋磨成浆,煮成糊状,置于盆内,冷却后即成豆腐。既可单独烹食,亦可佐其它菜肴共食,其味清爽。此菜食之香鲜甜润,酥嫩爽口,回味隽永。

徽州石头馃是徽州风味小吃名品,徽州传统面食。而纱面产于歙县南乡。先用盐水和面,揉透揉匀,搓成条状,涂上菜油盘放盒中。片刻,再搓成细条,均匀交叉绕在两根长约尺余的芭茅杆上,一挂为一款,在保温的稻桶中静置半小时后移至户外的面挂上,下架后盘成饼状,晒干即成。纱面韧性足,咸淡适宜,口味纯正,宜于久贮。倘若来年开春天暖多雨,纱面返潮,只须包块生石灰搁入坛中,即可使其脆燥如初。

陆炳、朱六、杨森、石头、董海、刘彪、孙权七人来到徽州,除了看的黄山美景过瘾,便是吃的徽州美食尽兴。

几人笑够了,来到旁边的太白楼,又照着好菜要了一桌子。

这回人多,除了上次要的“火腿炖甲鱼“,“红烧果子狸“、“腌鲜鳜鱼“、“黄山炖鸽““姜母鸭子”、“珍珠鱼翅”、“和合腰子”、“御苑蒸鹿胎“八道徽系招牌大菜。陆炳又在歙县长大的叶氏兄妹和徐惟学的建议下,叫了几道徽州歙县特色小吃。

叶氏兄妹和徐惟学在街头厮混的久了,对于歙县的特色小吃自然是非常了解。

陆炳等人又点了徽州毛豆腐、徽州臭鳜鱼、用酱油红汤凉调的徽州火腿、徽州圆子、花菇石鸡、魔芋豆腐六道特色美食。然后叫了五斤徽州甲酒,都给烫上。

今天奔波了一天,众人都很饥饿,便又叫了两样歙县特有的主食:徽州石头馃和纱面。

今儿个,太白楼的人都得了消息,太白楼换了东家了,新东家是京城来的大官儿,就是昨天来吃过饭的几位。这会儿见新东家来了,那还不奋力表现,一桌子菜做的色香味俱全,还要再增色三分。

待菜都上了桌了,看着这一桌子的美味佳肴,好酒好菜,都顾不上多言了,一顿海吃。

“徽州毛豆腐”因表面长有一层寸把长的白色绒毛而得名,味道鲜而不腻,芳香爽口。边蘸着酱边吃,很有“日啖小吃毛豆腐,不辞长作徽州人”的感觉。徐惟学还说,这毛豆腐在街头小摊上吃更有意境,虽然那街头小贩儿做的味道比太白楼的大厨差得远了。

“徽州臭鳜鱼”是一道徽州名菜,别有风味。它统称“桶鲜鱼”,又俗称“腌鲜鱼”。所谓“腌鲜”,在徽州土话中就是臭的意思。这“风味鳜鱼”闻起来臭,吃起来香,既保持了鳜鱼的本味原汁,肉质又醇厚入味,同时骨刺与鱼肉分离,肉成块状。

徽州人历来喜欢腌制火腿,而且声名远扬,素有“金华火腿出徽州”之说。火腿的运用十分广泛,徽菜就擅长“火腿佐味”,既可以作主料,也可以作调味料。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