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文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锦衣传奇 > 第七十一章 风光大葬

第七十一章 风光大葬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启殡在天色微明时举行,殡宫门外点燃了两支烛炬,用以照明。灵柩还半埋在堂上的坎。陆府众人在门外朝夕哭的地方即位。为了避免喧嚣之声的干扰,此时在场的人都停止了哭泣声。

陆炳向各位前参加葬礼的宾客行拜礼后,走进殡宫门,到堂下即位。接着,有司连续三次发出“噫兴“的叫声,以警醒死者的神灵;又连喊三次“启殡“,告诉死者的神灵行将出发。此时才允许放生悲哭。祝将放置在坎穴前、写有死者名号的铭旌取出,插在庭中的“重“上。老夫人哭踊,有司将灵柩从坎穴中徐徐起出后,有司用大功之布拂拭灵柩,并将小敛时用过的夷衾覆盖。

在即将葬入墓地前,首先要到祖庙中告别,以最后一次表达孝顺之心,这一仪节称为“朝庙“或“朝祖“。

八名壮汉,将灵柩从殡宫迁往祖庙,迁柩的队伍,将插有铭旌的“重“作为前导安排在最前面,接着是祭品、烛炬、灵柩,接着又是烛炬,最后是陆府众人。陆炳在前,老夫人和怜秋在后,其余人的等跟在后面,绵延数里。

到达祖庙后,灵柩从西阶上堂,。祭品先放在堂下,正柩上堂陈设后,陆炳和怜秋扶着老夫人,跟随灵柩之后上堂,在东阶下即位。

灵柩要放在堂上的两楹柱之间的正中之处,此乃尊者位。接着将灵柩的方向调正为头朝北,并将灵柩安放在事先准备好的夷床上。陆炳按礼仪站到灵柩东侧,面朝西。“重“和在殡宫时一样放在中庭。有司先将堂上陈设的旧奠撤除,接着为迁柩于祖庙而设新奠,这就是所谓“迁祖奠“。

老夫人仍然痛哭不止,陆炳下堂向来宾行拜礼,老夫人和杨家两位老人在东阶上面朝西而立。陆松生前乘用过的乘车、道车和稾车,都陈设在庭中。因为棺柩朝北,所以车辕要朝北。它们如今是陆松灵魂所依附依之处,汉代以后统称之为“魂车“。

乘车车前的横木上覆盖着浅色鹿皮,车上放着盾牌、箭袋、革制的马缰、皮弁服,旃旗插着。缨带、辔绳以及有贝饰的马络头,都悬挂在车衡上。陆松生前上朝或远游时乘坐的道车上放着朝服;田猎时乘坐的稾车上放着蓑衣和斗笠。

然后将驾车的马匹牵进来,马的缨带上用三种颜色的丝带作为装饰。圉人站在马两侧,御车者手持马鞭站在马后,随后圉人牵马走出庙门。接着,来悼念的宾客出门,陆炳将之送到门外。

接着将堂上的灵柩装载到庭中的柩车上,灵柩束缚完毕,有司将方才设在堂上的奠移到灵柩之西陈设,用巾覆盖,然后装饰柩车。棺饰的下部称为“墙“,指灵柩的前面和左右两侧,都用布围着,称为“帷“;此时前部有一个形如屋的“池“,连结棺顶及四周白布的纽扣前后左右各一,前红后黑,车顶的圆盖有红、白、青三色,四周不悬挂贝。棺两侧各有两条帛带。灵柩左右设有“披“,车的两边也系上了“引“。此时陈设明器,为落葬作准备。明器陈设在乘车的西侧,以最西边一行的南端为尊位,自西向东,放完一行,再向相反方向转行。从茵之北:包裹羊肉、豕肉的苇包二个;盛放黍、稷、麦的畚箕三个。瓮三只:分别盛放醋、酱和姜桂的碎末。瓦甒两只:分别盛着醴和酒。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