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文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奇幻 >神箭传说 > 第八十一章 关洛争雄·四十五

第八十一章 关洛争雄·四十五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正因为有这么一个强大的后盾,陈博才放心大胆的在并未准备好时向三家发难,甚至准备一举消灭各大世家的势力。一旦此举成功,庶族便会应势而起,挤占之前由世族把持的大小权力,世族将再无抬头的机会,一劳永逸的结束皇家与世族间百年。只是没想到对手也没有闲着,几乎占了整个大陈七力,在三家的带领下同时向陈氏发难了,而剩下的大多数世族势力也在采取观望之态。赵长河的背叛更是让朝廷的实力大受影响,章盛苦心经营的关中防御,还没来得及展示其真正的实力,便在瞬间崩塌。

心高气傲的陈博哪里会想到这样的局面,就是他心中预想的最差局面,也不过是据关中而与三家相峙,就算持续三五年,甚至上十年,但最终的胜利仍然是自己的。他还这么年青,以后仍有大把的时间治理这个陈氏独尊的帝国。

这几日一路狂奔,他甚至连关中最新的变化也全然不知。盼望之余,他也有些感到悲哀,毕竟他是大陈立国以来第一个失去帝都的皇帝,这对他来说简直就是一个难以忍受的耻辱。在内心的最深处。他甚至有些感到害怕,害怕自己还没来得及真正掌权,便成了亡国之君。虽然巴蜀地五万精兵之前已经击败了凉州军主力,现在已经收复了凉州十几座城池,收复整个凉州也指日可待。不过这并没有让他看到多少胜利的希望,凉州军本就是残兵了。败亡根本就是必然之事。

真正让他感到沉重的是,百姓对朝廷的失望。沿途碰到的无数百姓,无不对这支车队投以冷眼。路过武都是他刻意停下来想慰问一下百姓,却没想到这些本应该伏于脚下感恩的百姓,却纷纷惊恐而逃。大陈难道已经失了民心了吗?这个念头让他地心一下子沉到了谷底。

深,被临时改为皇帝行辕的汉中郡守府里仍然***通黑衣黑甲的战士如标枪般挺立在郡府周围,锐利的目光不时扫巡着周遭宁静的街道房屋。

府衙大堂里,朝会刚刚结束,陈博独坐在上首,一脸的疲惫。这几天一直马不停蹄地赶路,不过在众臣的坚持下,每日的早朝却仍然进行着,只不过早朝变成了晚朝。不过这一切却让陈博感觉可笑,比起当初令不出长安的窘境,现在直若小孩子过家家一般。诏书仍在一道道发出,甚至比起在长安时还要多。不过他心里也清楚,这些诏书恐怕根本送不到接收人的手中;就算侥幸送到了,能不能执行还是个未知之数。

不过这些大臣们却是乐此不疲。出了长安,他们似乎终于可以大展手脚了。虽然一路疾驰,不过沿途的种种却让他们有了发挥的空间。即使只是走马观花,这几天来众臣已经对沿途州县的弊政“深恶痛绝”,仅是要求改革地方、罢黜官员的奏章,便有上百份之多。而每天的“晚朝”也少不了一番痛陈,似乎不这样,就不能显示出自己的嫉恶如仇、刚直不阿和精明能干。倒是吏部尚书温廷羽还明点轻重,以“尽数换之,将以何为替?”驳之。不过却遭到更多人“宁缺勿滥”的还击,甚至还有数名官员联名要求罢免温廷羽的尚书之职。

陈博总算对这些新晋的大臣们彻底失望了。确实,各地的官员均有失职的情况,有的地方百姓与官员甚至到了水火不容地地步。可是值此非常时期,若是他过一郡罢一郡,这次的巡幸之旅恐怕就要举步维艰了。而且正如温延羽所说。真的要彻查起来,要撤换的官员恐怕占去十之七八。现在这种情形下,哪来这么多后备的官员填补空缺。宁缺勿滥,说得倒好听,放在太平时节让一两郡的官员空缺或许还没什么,但现在连皇帝都在逃难了。若是地方没有官员镇守,后果根本就不堪设想。

他重用庶族士人以压制长期把持朝政地世家大阀,可却没想到这些庶族士人一获重用,便急欲建功。以前困于长安一城,倒还没什么,怎么闹腾也产生不了什么影响。现在到了地方,便立即开始指手划脚了。特别是对于那些出身世族的官员,更是千方百计的想要找出其错漏,直欲将世族之人全数扫空。

世族长期压在庶族头上。让其难有翻身的机会,两者的对立可想而知。虽然陈博有心利用这种矛盾,来加强他的权柄,但那却不是朝夕可以达成的。可惜庶族官员们却很少有这种大局观念,就连他所倚重的六部尚书,也仅有温延羽和古孝纯明白轻重,多次甘冒众怒而阻止了众臣的过激行为。若非如此,恐怕连陈博也不得不违心屈服于众意,做出自己不愿做地事情来。

“这才五六天,就已经如此了”长长的叹了口气。陈博颓然站起,望着门外默默发呆。想起向夺取三家权柄这段时间的经历,从最初的兴奋与期待,到最后惶然、失望,陈博眼中不由生出一丝悔意。本来准备蓄意隐忍。等待最佳的时机实行父皇临终仍未完成的计划。可惜在越来越感到三家的威胁之后,他终于提前发动了。现在终于到了他为自己的冲动。而承受后果的时候了。

“若无可挽回,巴蜀可为汝最后之庇护。”父皇临终前的嘱咐仍犹在耳,陈博却没想到自己会真地到了无可挽回的地步。大陈开国皇帝本就是前朝的一员大将。虽然也是世族出身,不过并不视为主流。虽然勉强得到了当时各大世族的支持,不过一直到立国数年之后,各大世家对其轻视之心仍然毫不掩饰。

忧虑之下,开国皇帝便暗中将巴蜀封给了被视为寒门又一直鼎力支持自己的康氏。表面上是念其旧谊与大功,实际上却是由康氏一族暗中训练士卒,修筑关防,以山为墙,以河为护城河,将巴蜀筑成一座铁壁般地坚固堡垒。一旦时局有变,陈氏便可退入巴蜀,据山河之险而拒天下。进可再图天下,退则据地称王,不至于遭到灭顶之灾。

而在其后地百年里,陈氏虽然坐稳了江山,不过却仍然与各大世族之间展开激烈的争斗。最初几个最大地世族被逐渐消灭掉了,可是新的世族豪门又随之崛起,皇族与世族之间对权力的争夺几乎没有停息过。巴蜀这个避护之所,也在这样地情况下一直得到加强。待到上任皇帝时,虽然年年对匈奴用兵,却一直未从巴蜀征调一人一粮,如此的巴蜀暗中已经隐藏了十万精兵,钱粮足够支撑数年之久。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