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文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生命门 > 第209章 诗人兴会 诗潮涌动

第209章 诗人兴会 诗潮涌动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秦明接着说“随着晋军在文坛崛起,大同诗歌逐渐成为山西诗歌创作的重要力量。《山西文学》主编文武非常重视培养本土的诗歌作者,大同的诗歌作者锋隆、非非都得到他的重点推荐和培养。他们的作品在《诗刊》和《山西文学》频频露面,也进入个人诗集出版的高峰期。秦明先后出版了《长江》、《燃烧》、《阳光》,倪贵也在90年前后出版了《三月》、《界碑》、《红罂粟》等五部诗集。青年诗人鹏程、黄文文、卢悦、张寅、马东等也出版个人诗集。这些作品流传广泛,获得国内评论界名家如朱先树、文武等人的首肯。”

---------------------------------------------------------------------------------------------------------------------------------------------------------------

环山笑容正在招我安歇,我渐脱离累赘;我的捆绑好像都在溶解,我归,我要即归。

一千次地渴望漂流

渴望变成植物标本

认认真真地倒下去”

秦明是会场的中心,他做了重要发言,他说:“我们大同市文联诗歌散文创作组每个月都要举办二、三次活动,由于经费有限,诗人们自己集资,油印刊物、传阅作品,举办诗歌朗诵会和沙龙,诗人队伍越來越强大,而优秀诗歌更是层出不穷。我们的诗人们非常单纯,他们写诗不求名利,甚至不求发表,单单靠一种激情与热爱,因而也产生了大量纯粹的诗歌。他们追求自由、反思苦难、赞美新生活、赞美真情,用生命打造诗歌帝国。”

这时,大同市文联主办的《云冈》杂志推出第一期诗专号,秦明担任主编。那时的《云冈》诗专号在全国已颇有影响,采取开放性办刊,广纳全国各地优秀诗歌,传播最新诗潮,成为全国各地大学生订阅的宠儿。主编秦明极力扶持大同青年诗人,每稿必复,经常写信到深夜,有力地推动了大同市诗歌创作的繁盛。

秦明还给同学们介绍了诗歌的发展状况,他说:“80年代中后期,“朦胧诗”的浪潮逐渐归隐,而“第三代诗”的运动达到**阶段,其标志**件是1986年10月份由《诗歌报》、《深圳青年报》联合推出的“现代诗群体大展”,集中性地推出了“非非主义”、“他们”、“莽汉主义”、“撒娇派”、“海上诗群”、“日常主义”、 “超低空飞行主义”、“西川体”等大小流派与团体六十余家。据统计,当时全国的诗歌刊物亦达到大小千余家。

尽管大同诗坛沒有推出什么“主义”,但在这样诗歌的狂欢之中,也进入最繁荣的时代,从文联的专业作者,到各种官方、半官方杂志、民间诗人组织、协会、研究会,再到大中专院校乃至中学,诗人和诗歌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

那时候的诗人是高雅的象征,写诗也不必像今天那样遮遮掩掩。许多年之后,张寅还回忆了“雁同文学理论与创作研究会”的一些场面,知名诗人、报刊编辑、高校文学社团骨干联谊交流,众多的诗歌爱好者摇旗助威。参会的除了研究会的发起人杨闪,女诗人梅儿,还有后來成为雁北诗歌界名流的冯国桢、鹏程、张寅、马东等人,诗人几乎占了研究会的一大半。这只是当时民间诗歌文学活动中的一个,但仍可以窥出那时的盛况。

接着,秦明又介绍了大同市兴起几个重要的诗歌创作群体。活跃在矿山的诗人群体实力强劲,创作丰厚,代表诗人有非非、李河、章真、崔政、黄文文、黑子、杨兰等人;活跃在市区、以文联创作组为核心的有倪贵、李平、梅儿、雁儿、火驹、锋隆、师伟、陈元、杨闪、红雨、石林、左手等诗人。

他们虽然风格不同、流派不一,但具有共同的诗歌理想和追求,不论主流还是非主流,都在积极创造一种新的诗歌美学样式。各种文学社团也创立不少,比如雁儿、斐君等在矿区创立的“扬帆文学社”、女诗人王宏等创办的“茹茹文学社”、雁北师院的雪野文学社和高原风文学社、大同高专的五四文学社等。几乎每个学校都有文学社和诗人群体。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