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文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乱明 > 第六百六十八章 光禄院 三

第六百六十八章 光禄院 三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可是,这话听在张道涵和李崇德耳中,当即暗声叫苦。林纯鸿这种搞法,已经将争斗的范围扩散至全国,监察府和中书府再怎么窝里斗,也无法按照自己的意愿主导谏官的主导权。

而且,这种争斗,大明朝廷必然卷入其中,最终会出现哪些变数,谁也说不清。

且说陈天瑶心里一直纠结“如果大明没有了皇帝,你介意么”这句话,心神不宁,失去了往日的灵性,颇有点憔悴。

后面什么“君权神授”的,陈天瑶也听不明白,出于直觉,她认为林纯鸿会在皇帝身上打主意。

自古以来,谋逆之罪往往与千刀万剐、诛灭九族联系在一起,这不得不让陈天瑶感到心惊肉跳。

不过,新阶层还处于非常幼稚的阶段,士大夫的力量还非常强大,而且新阶层和士大夫的界限本来就比较模糊,比如人数众多的东林党、复社,显然属于士大夫阶层,再比如王大俊、李多义之类的人物,看起来属于新阶层,家中却出了好几个进士、举人,到底属于哪一类?

因势利导,多年来成功的经验之一,显然不能抛弃。

建立谏官制度,既可以归结为融合大明朝廷的范畴,也可以视为融合士大夫的范畴。

实质上,融合士大夫,就是融合大明朝廷的一部分。

这是林纯鸿当前最为紧要的事情,岂能受到荆州内部争斗的干扰?

周凤细致,看到陈天瑶神不守舍,暗暗将陈天瑶拉扯到一边,提醒道:“老太太精明,看到你心神不宁的,会怀疑你牵扯其中,到时候,说什么都晚了!”

第二日,林纯鸿将张将张道涵、李崇德、黄宗羲、顾炎武四人唤至星拱楼,命令中书府、监察府及黄顾两人各自拟一份设立谏官制度的方案。

林纯鸿规定,方案必须着重解决几个问题:谏官从何而来,如何产生;谏官体系如何架构;谏官提案的要求;谏官如何管理。

同时,林纯鸿还特意交待黄顾二人,道:“若两位觉得人力不够,可召集故人至荆州帮忙。”

这句话,无异于告诉黄宗羲和顾炎武,谏官制度的出台,荆州不会闭门造车,荆州欢迎全大明各路人马参与设计、制定方案。

黄顾二人大喜,忍不住赞道:“江陵侯之心胸,天下人难及!”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