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文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重生一九零二 > 第二百九十六章 光明的未来(大结局)

第二百九十六章 光明的未来(大结局)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传统的对土地的占有观在工商业的巨额利润冲击下,正在松动坍塌。这使得政府能继续实行土地改革,比如公地放领、三七五减租、耕者有其田。而用债券和股票大量收购田地,再发放给农民,十年分期偿还地价。不仅施惠于农民,地主也纷纷投身工商,大赚特赚。

经济的空前繁荣,使得中国政府能够在军事上投入更多的财力和物力,预计到1918年,中国正规陆军的数量将达到一百万,机械化师将有十一个,空军也将拥有了上千架飞机。海军虽然没有买入大型舰艇,但从美国订购再加上自己制造,潜艇的数量将超到百艘,大型远洋潜艇十六艘,已经能够对日本本土的港口构成威胁。

骄阳烈日下,沉寂的海上停泊着一艘战舰:“新乔治号”驱逐舰。这艘军舰是美国退役的老式舰艇,被中国以废钢铁的价格买来。

海浪缓缓冲击着船舷,一种不知名的海鸟翱翔在舰艇周围,显示出一派祥和宁静的景象。

突然,天空中响起了震耳欲聋的轰鸣声,八架轰炸机鱼贯而入,一颗颗炸弹呼啸而下。顿时间,浓烟滚翻,烈火熊熊,舰体的巨大破片被抛上高空。紧接着四架鱼雷轰炸机也赶来凑趣,低空飞过,投下了鱼雷。

付出了沉重代价的英法联军终于依靠铁丝网和堑壕扼制住了德军的进攻势头,而俄国兵力的数量和动员的速度也已超过了施利芬当年的估计,德军还是陷入了两面作战的境地。

战事的僵持对中国来说是天赐良机,而且这个良机是中国几年来卧薪尝胆,并在青岛战事中用鲜血和生命抢来的。对此最感高兴的自然是陈文强,他仿佛又找到了先知般的自信,精力充沛地投身于国家建设之中。

德国商品现已经从亚洲市场上完全消失了;美、英、法、俄等国全都倾力于与德国的战争,他们对亚洲的商品输出也急剧减少,其结果是几乎全太平洋地区都发生了商品匮乏的现象。

中国货和日本货取得了独占市场的优势地位,以非常高的价格畅销于亚太地区。而中国货因为销售渠道的广泛以及价格方面的优势,在与日本货的竞争中占据了风。

有趣的是,对于中国商品,欧洲方面竟然也备感需要。尤其是俄国,经由陆路大量进口中国商品,以接济其军队和远东地区需要。英国、法国也从中国订购了大批商品,钢铁钨矿坦克飞机,中国政府是来者不拒。

在超额利润的刺激下,中国的社会生产全面攀升。化学工业、轻工业、电力业的产值普遍增加了四至五倍甚至更多。

国内的大小公司企业和个人,都在利用国家政策的惠泽以及千载难逢的机会分羹一杯成为巨富,社会上借助日本的说法将之称为“成金”。

在战时的经济景气下,中国的新设企业如雨后春笋呈现出活泼态势。全国各大企业的资本总利润率1914年时仅为8.1%,而1916年则达到20.9%,钢铁、轻工业等部门达到200%到300%的利润率是很正常的。

而随着德国潜艇战的展开,英法两国造船的速度赶不上被击沉的速度,不得不向其他国家订购商船甚至是军舰。这使得造船行业的利润率甚至达到600%。

许多企业和个人怀着投机冒险心情,趋之若鹜地投身于“成金”风潮之中,按其所从事的投机事业不同,出现了“铁成金”、“船成金”、“丝成金”等大富小富。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