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文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耕耘贞观 > 第四百七十八章 房玄龄复职

第四百七十八章 房玄龄复职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但在现代,虽然考公这条路还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但这条对所有读书人的道路还在。

只是你不想承认,在学生时你不是最优秀的那个,现在进入社会你更不是最优秀的。

所以感觉自己十多年寒窗苦读全部都没有意义了,但换一个角度来看,你到底后悔得是你寒窗苦读的十年,还是后悔你虚度光阴的十年,或许你除了身上的衣服,真的是一无所有。

而对高句丽本地百姓们来说,他们甚至连供养自己的子女读书的意识都没有。

因为对他们来说,他们哪怕有田地,都过得比华夏的佃户要来得辛苦。

同时,因大量购入低价粮食,所以当地上交给朝廷的税收就越来越高,对当地官员来说,能超额完成任务,至少能让自己的仕途更加平稳。

对这些官员来说,过程怎么样的并不重要,完成上级的任务才是最重要的。

一瞬间,一个高句丽官员高兴,高句丽政府满意,高句丽百姓认可的模式,就这么在高句丽的土地上诞生了,在这个过程中仿佛谁都赚到了,谁都没亏。

只不过百姓到底是短视的,或者说任何一国的底层百姓都是短视的。

因为他们的生存资本不足以支撑着他们规划太过遥远的计划,愿意供养一个孩子读书,再然后让他们成为公务员,就算是一个正常百姓所能想到的最长远规划了。

现在这些高句丽本地的百姓,发现只要能找到人参,割取鹿茸,就能让他们获得远远超过耕种所带来的利润,他们怎么可能不去。

毕竟他们发现市场上的粮食价格真的不高,自己想要买也都能买得到,而且这样的环境也不是今年才开始的,而持续得相当的长久了,这就让百姓们放心,绝对不会出什么事。

而这也是华夏的科举制贯穿了千年之后才形成的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集体意识。

当然,也有些人以孔乙己自嘲自己这么多年的努力读书全部都喂了狗了。

大学的文凭成了孔乙己身上的长衫,但实际上孔乙己身上的长衫不是问题关键。

问题关键是那时候没科举制了,所以孔乙己身上的长衫成为人们嘲笑的旧时代产物。

否则哪怕孔乙己是一个穷秀才却也轮不到那些苦力来嘲笑,甚至一不小心中举了呢!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