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文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 第856章 前车之鉴

第856章 前车之鉴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陛下,中原未复,属下等仍愿誓死追随,绝不会有贪婪之心!”大家这下都听明白了,小皇帝这是爱护,也是警告,赵孟锦等人起身深施一礼道……

赵昺回到行在后,一面传令郑虎臣秘密调查走私参与者及走私通道,是否有朝中官员参与其中,查实后迅速上报;另一方面,他诏令江西制置使江钲命其严查江防之漏,打击走私;又令陈任翁和董义成严密巡视江面和近海水域,发现江北船只进入水道一律拦阻,不遵号令的可以将其击沉。有江南走私粮食及金银、铜铁者一律以资敌论处。

与此同时,赵昺再次向太后上书,历数官员和军队参与经商的害处,提请太后命御史台巡视各地,清查官员经商之事,凡涉及其中的一律罢官免职,坚决刹住此风;此外要以前事为鉴,不可再开军队经商之例,以免贻害国家。在以明暗两手齐进的基础上,他也在接见各处官员的时候,多次发声称‘作官,还是经商,只可选一’,违者将予以重处……

“正是,结局更是让人扼腕,朕年初在鄂州凭吊岳庙之时,感觉更悲哀,若岳武穆在天有灵不知作何想……”赵昺点点头道。

当年岳飞被赐死后,驻扎于鄂州的岳家军由田师中出任都统,而正是在其任内,鄂州军发生了重大改变。首先是员额大大缩小。岳飞在世时“岳家军”有十万之众,而绍兴十八年后,鄂州军兵力减少到七万以下。孝宗时期,打赢采石之战的虞允文上奏说,荆鄂两军不足七万人。其在战后报告中提到,鄂州诸将多认为本军并不擅长野战,其后朝廷进一步缩编。

再后鄂州都统司曾派兵三千镇压“茶寇”赖文政,对阵仅有几百人的“小寇”,居然在半年内亡失过半,其中阵亡者一百一十多人,其他大部分逃亡了。昔年威震天下、纪律严明的岳家军,而今居然成群结队地临阵脱逃。这还是经过选派投入实战的部队,余部战斗力可想而知。

再有作为罪魁的田师中尤其擅长投机钻营,结交内侍,靠着行贿得以掌管鄂州大军二十年,连张俊罢官也没影响到他。担任统帅期间,岳飞时代鱼水和谐的军民关系不复存在。田采取抓壮丁补充军籍,像奴隶一样使唤他们,以致有百姓自残以求免除兵役。可这种人仗着赵构的宠信,在群臣的弹劾声中,居然得以全俸致仕。

另外岳家军的廉洁作风也受到腐蚀。曾在岳飞麾下立功的中军副统制郝晟,向上级行贿三百两黄金,换了一个襄阳知府的官职。正因如此,在南宋中期隆兴与开禧两次北伐中,位于中部战区核心的鄂州军都没有可以称道的战果。时人评价说“空屯数万之旅,饱食竞日”。这支部队军魂已失,早已配不上“岳家军”的称号了。

此后出于增强军事实力等目的,朝廷设立各种名目的新军,原鄂州驻军在正规军中的比例不断缩小,掉出了主力军的行列,已经与各路厢军禁军没什么区别了。鄂州都统司虽仍保持编制,所辖兵力仅五千多人,在宋蒙战争中少有建树。蒙军进逼鄂州之时,末任荆鄂都统制程鹏飞居然率军归降,参加了元朝平定江南和安南的战争。这便是带有岳家军血脉部队的结局……

“高官贪腐,兵丁中充斥着兵痞流民和强征来的壮丁,若是胜了才是奇谈,想岳武穆九泉有知,只怕也只能仰天长叹了!”陈凤林摇摇头苦笑着道。

“当年在琼州时财政困难,军费极为紧张,就曾有人上书让水军贩运货物,步军开垦粮田,被朕驳回了;收复江南后,军费开支浩繁,又有人上书要沿江驻军屯田自给,参与经营,又被朕驳回了。”赵昺言道,“朕难道不知财政困难吗?只怕朝中再无比朕清楚了,但朕一直咬牙苦撑,宁将内藏库的家底都充作军费了,也不让军队经商,就是担心重蹈覆辙!”

“属下深知陛下苦处,当年府中不过三万贯钱,陛下却也让大家吃饱,薪俸一文不少。如今陛下一如当年,在军中用膳皆是自付,不曾侵占一文军费,身上的军服也是随军换发,不曾多取一件。”赵孟锦眼中含泪地道。

“朕今日生气是担心你们也卷入其中,亦不想学那诸葛孔明挥泪斩马谡。”赵昺似乎也被其情绪感染,将杯中的酒一饮而尽道,“在座的皆是朕的心腹爱将,追随朕出生入死多年,若是你们有卸甲归田之意,朕可以赐下良田重金,自可回乡安享快乐。但是只要在军中一日,就要遵守军纪,洁身自好,若是作奸犯科军法无情啊!”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